2019年12月7日,為深入踐行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,增強黨員責任意識,304am永利集團黨總支組織教工黨員老師們于早晨8點從學校出發前往漳州市龍海龍江文化生態園,了解龍江頌、龍江精神,學習其舍己為人、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,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。
活動中,黨員老師們參觀了龍江精神展示館,講解員講解了1963年春天,整整四個月,漳州平原沒有下過一場透雨,龍海全縣11萬多畝水田缺水溶田。面對肆虐的旱情,龍??h委毅然做出堵江截流,引水溶田的決定,就是在上游榜山公社洋西大隊的江面上筑起一條攔江大壩,堵截九龍江西溪水,抬高水位、迫使水流通過“公”字閘進入九十九灣干渠,灌溉下游受旱的10萬畝高產田。而這個做法要以淹沒上游的榜山鎮洋西村1300畝水田為代價?!皩幯颓仁f”,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抗旱斗爭中,榜山人民舍小我、顧大局,譜寫了一曲“丟卒保車、顧全大局、舍己為人、無私奉獻”的贊歌,締造出高尚的“龍江精神”。
上午10時左右,大家在館內觀看了革命現代京劇《龍江頌》,一些有生活閱歷的老師們回憶起當年的樣板戲,別有一番感受。大家紛紛表示要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就應該好好地學透“龍江精神”的實質,把體現共產黨人舍己為人、顧全大局、無私奉獻、團結協作的精神帶回去,踐行于我們日常工作中。
站在龍江文化生態園的觀景臺,當年的西溪攔江大壩依稀可見。江水滔滔,仿佛聽到了當年榜山漢子戰江修壩的吆喝聲,仿佛看到了萬人千船堵西溪的宏偉戰斗場面,僅僅用了四天時間準備,歷經七晝夜的奮戰,一條長535米的大壩攔江建成。江水通過“公”字閘,匯入九十九灣干渠中,灌溉了下游10萬畝良田。
如今以“龍江頌歌”為主題的龍江文化生態園,已成為吸引全國各地干群前來學習的美育德育基地。五十多年來,“龍江精神”已成為激勵漳州人民發展的“五種精神”之一,它傳承了幾代人、教育了幾代人。在今年的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中,他再次成為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的主題之一。
參觀完龍江精神展示館后,黨員老師們來到了鷺凱生態農莊的李林事跡陳列館,全體黨員老師仔細聆聽講解員講解李林烈士的英雄事跡,均為其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所感動,感慨革命先烈拋頭顱曬熱血,我們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
“龍江頌、龍江精神”是一種奉獻精神,要學習無私奉獻、顧全大局、敢于擔當的龍江精神,在工作實際中“亮身份”,始終牢記黨員身份,樹立黨員形象;敢“講擔當”,迎難而上,主動出擊,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。
李林烈士的一生短暫而又傳奇,她不顧三個月的身孕,堅持在前線抗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,我們應該學習李林的這種精神,在自己的崗位上腳踏實地、砥礪前行,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。
本次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愛國主義教育,黨員老師們不僅學習了李林精神及龍江精神,也接受了一次黨性教育的洗禮,思想上得到了升華。作為高校的黨員教師,更應該繼承前輩們無私奉獻、勇于創新的精神,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更好的服務廣大師生。